樟木

本品为樟科植物樟的木材。

文献记载:《本草拾遗》樟材:味辛,温,无毒。主心腹痛,霍乱,腹胀,宿食不消,常吐酸臭水,酒煮服之。亦作浴汤治脚气,除疥癣风痒。《中华本草》性味:辛,温。归经:归肝、脾经。功效:祛风散寒,温中理气,活血通络。主治:用于风寒感冒,胃寒胀痛,寒湿吐泻,风湿痹痛,脚气,跌打伤痛,疥癣风痒。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20g;研末,3-6g;或泡酒饮。外用:适量,煎水洗。注意:孕妇忌服。云说:本品根、干、枝、叶,经提炼制成的颗粒状结晶,是樟脑,具有通窍、杀虫、止血、辟秽的作用,可治疗心腹胀痛、脚气、疮疡疥癣等。樟树的果实称为樟树子,具有散寒祛湿,行气止痛的作用,可治疗吐泻、胃痛等。樟树叶,具有祛风、除湿、止痛、杀虫的作用,可治疗风湿骨痛,跌打损伤。樟树皮具有行气、止痛、祛风湿的作用,可治疗吐泻、胃痛、风湿痹痛等。本品及其附属品种,孕妇使用应忌用。本品外洗可以治疗痛风。另有樟树科的红树木姜子,果实称为樟树果,具有祛风散寒,消食化滞的作用;其根称为樟树根,具有祛风散寒的作用,可治疗风湿骨痛,跌打损伤。

《医方考》头病门第五十五

出血法

唐高宗苦风眩头重,目不能视,疾甚,召秦鸣鹤、张文中诊之。鸣鹤曰∶风毒上攻,若刺头出少血,即愈矣。天后自帘中怒曰∶此可斩也。天子头上,岂是试出血处耶!上曰∶医之议病,理不加罪,且吾头重闷,殆不能忍,出血未必不佳。命刺之。鸣鹤刺百会及脑户出血。上曰∶吾目明矣。言未毕,后自帘中顶礼拜谢之曰∶此天赐我师也。躬负缯宝,以遗鸣鹤。昆谓诸痛为实,理宜泻之,《内经》言出血者屡矣,必以血变而止。今南人恶于针石,每畏出血,北人犹然行之。经曰∶恶于针石者,不足与言至巧。故医之巧者,必兼针石。呜呼!丹溪之贤,不知针石,今世人群然以医之大成称之,此子禽之贤子贡也。使翁作于九原,则一言以为不知,必于斯人而示之矣。

云说:诚如吴昆所说,放血法可以治疗实头痛。本案为皇室医案,从曹操与华佗看,治疗皇室之疾,实属不易。但是只要识病准确,病机辨治精确,则医者无虞。太医生死边上走过的险,后来者可师之。

足少阳胆经-曲鬓

定位:在头部,当耳前鬓角发际后缘的垂线与耳尖水平线交点处。

主治:偏头痛,颔颊肿,牙关紧闭,呕吐,齿痛,目赤肿痛,项强不得顾。

针法:向后平刺0.5~0.8寸;可灸。

附注:足太阳、少阳之会。

云说:本穴具有清热止痛、散风消肿的功效。

(图片来源自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ijiaoqia.com/jqbqsm/175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