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到据讲小暑起做这件事的人,身体都不
年7月7日 小暑 暑天全避暑,三害入髓骨 暑天不避暑,暑汗赛黄金 今日小暑,大家都在说:热啊热啊热啊!避暑避暑避暑啊!……但小编提醒大家:暑天不避暑,暑汗赛黄金。怎么讲呢? 暑 《黄帝内经》讲了个道理,到夏天的时候万物是向上向外发散,人体内的病、骨髓里的病都浮上来了,它失去了根基,但如果你吹着空调,毛孔关闭,病走出了骨髓,却不能排出身体,就会在骨之外、皮之内游荡,所以感觉浑身那么酸、那么难受,坐不好,躺不下。 所以,夏不炎热,不出透汗,秋冬必然寒凉,为今后的血栓、中风、痴呆等一系列瘀阻之证埋下祸根。因为暑期是万物生长的季节,避暑是逆“天”而行。 怎么办?把毛孔打开!使酸性的汗液走出去,使身上的毒气和味道散发出去。 避暑有三害,个个都入髓而且,从大暑开始,我们要连续接受异常的三段气候,即是“夏行秋令”、“秋行冬令”和“冬行春令”。 气候的错位必然带来流行性的疾病: 大暑至小雪四个月,以瘀阻为因的心梗、脑梗会成为主证;小雪至大寒两个月,以心气不足为因的心衰、脑梗、脑溢血会成为主证。所以,小暑天养好不但是当时好,还是为了以后好。 暑期避暑,危害有三: 一是热邪不出,内外热邪勾结,心焦、肉酸、气短、皮粘等诸多不适缠绕周身; 二是热邪壅阻,外遭风寒,常患热伤风感冒; 三是体内阳气不足,身心不长,表现为秋冬心寒,四肢不温。 秋冬的病往往是夏天播种的;夏天播种秋天的疾病,也会播种秋天的健康和充实。暑夏在身心播种了充足的阳气,秋天心旷神怡,肌肉充满活力,气色如白绢裹璞玉;如果种下寒凉,秋天肠胃虚寒,肢体萎软,面色青灰。 暑期这么重要,我们要怎么过?答案是要排除酸性汗液! 当然,把毛孔打开不是要求大家去太阳西下暴晒,也不是要求大家去做剧烈运动,毕竟出太多汗会让血液更加粘稠,增加心脏的负担。 不避暑、排除暑湿的最好方法是:泡脚。 据说小暑泡脚的人 身体都不会太差 晚上泡脚,养肾补血晚上九点泡脚,最能养肾——之所以选择这个时间段补肾,是因为此时是肾经气血比较衰弱的时辰,在此时泡脚,身体热量增加后,体内血管会扩张,有利于活血,从而促进体内血液循环。 水温控制——水温以40℃~45℃为宜。可以先用手试试,糖尿病人保险起见,可以用温度计做测量。 泡脚的窍门上半身不出汗,下身出汗,代表着肾寒。 上身发热,下半身不出汗,代表着气虚。 我国传统中医理论也早就有“一年四季沐足:春天洗脚,开阳固脱;夏天洗脚,暑理可祛;秋天洗脚,肺润肠蠕;冬天洗脚,丹田湿灼”的记载。 水中放盐:治便秘,还可以消除疲劳,帮助睡眠。 水中放醋:治脚臭,祛除脚臭、治脚气、促进血液循环、祛除风湿。 水中放生姜、陈皮、薄荷:治脾胃虚,暖脾胃,祛湿邪。 水中放花椒:除臭祛湿、利气行水、扶助阳气。 水中放白芍、益母草、当归:治痛经,痛经一般是体寒或气滞血瘀引起,白芍除阴气、祛腹痛、通顺血脉;益母草去瘀生新,活血调经;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还可以使皮肤白皙红润,改善手脚冰凉的问题。 水中放干姜:治风湿骨痛、怕冷怕凉。干姜温中散寒、回归通脉。 水中放黄芪10克、透骨草10克、伸筋草10克、花椒6克:缓解糖尿病(阴虚所致)。花椒祛湿;黄芪补气固表;透骨草可以帮助药物透过皮肤深入肌体,发挥药力。 泡脚禁忌太饱太饿时,都不宜泡脚; 严重心脏病、低血压病人,当心晕厥,一般在40℃~45℃为最佳,泡10分钟左右。 糖尿病患者,千万得留意水温; 脚气患者,要小心感染,病情严重到起疱时,就不宜用热水泡脚; 老人泡脚,不要泡太久,老人每日临睡前泡脚20分钟为佳。 来源:国医大师健康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 编辑:张红 版权说明: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涉及权益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将尽快处理。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ijiaoqia.com/zyjqb/210.html
- 上一篇文章: 治疗脚气竟然一瓶洗手液可以搞定
- 下一篇文章: 4月,这个水果要抓紧吃,全身都是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