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时期,由于社会动乱,百姓们饱受战争离乱之苦,信仰的力量开始显得格外重要。佛教以其善恶因果等教义,获得了一大批忠诚的佛教教徒,并且实现了本土化的过程,和儒家、道家结合在一起,出现了儒释道三者的合流。而随着佛教在中国的兴起,僧侣和寺院的数量也开始激增,这些僧侣在中国古代历史的进程中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不仅成为部分佛教徒的思想支撑,在很多国家兵荒马乱的年代,都起到了安顿灾民、收留流民等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甚至为读书人提供了清净的学习环境,有很多著名文人都曾有过在寺院学习苦读的经历。更为重要的是,佛教自历史上不仅仅是只知经书义理的刻板宗教,它还衍生出了许多领域,其中医学就和佛教进行过较好的融合,尤其是在魏晋时期,许多僧人、寺院都致力于研究医学,为当时社会的医疗环境提供了更加丰厚的人才和资源储备。那么,魏晋时期的僧人学医情况如何?为何这两者能够在魏晋乱世实现融合呢?一、魏晋僧人们都对医学做出了哪些突出贡献?01.各种来路的僧人们实践操作丰富,医治的伤患众多由于魏晋时期处于乱世,不仅实现了北方游牧民族的大量南迁,也有许多来自西域和其他外来的人员涌入中原,加之佛教的影响甚广,因此有很多不同来路的僧人也随着佛教传入了中原地区,并且这些僧人尽管来路众多,但是都在当时的医学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魏晋时期的医疗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比如有来自西域龟兹的僧人佛图澄,就是著名的医僧,传说石虎所爱重的儿子石斌突然暴病去世,两日过后,石虎想起扁鹊曾将虢国太子医治痊愈的故事,便在全国范围内遍寻名医,希望能够救得石斌的性命。后寻得佛图澄,用杨柳枝蘸取甘露,并施以咒语在石斌身上,须臾过后石斌即醒。石虎大喜过望,对佛图澄感激不尽,并且对其医术也是深信不疑,石勒更是将自己的幼子都养在佛寺内,既体现出对佛图澄的信任,更说明了其医术的高超。与僧人佛图澄同样具有高超医术的西域僧人还有来自天竺的耆域,据说衡阳的太守曾经多年双脚蜷曲不能走路,耆域前往看他,同样也是用了佛图澄的方法对太守施以杨枝甘露和咒语,三个回合下来太守就已经能够像以前那样健步如飞了。除了西域的著名医僧外,还有一些医僧是本就来自中原本土的,但是由于其云游天下的特性,因此在各地都留下了悬壶济世、治病救人的佳话。如东晋时期的僧人支法存就是医术高超的典型代表,在永嘉南渡之后,由于北方民族的南迁,他们长期生活在少雨干燥的北方,陡然来到雨水较多、湿气较重的南方,加之南渡过程中条件艰苦,人们又是长途跋涉,因此很容易患上脚气,在医疗条件和科技水平落后的古代,这样的病也足够要人性命了。从北方南渡的行人几乎都无可避免地遇到了这个健康问题,对于这个疾病,僧人支法存研制出了较为管用的解决办法,他所研制出来的防风汤温和却药效显著,不比其他汤药药性猛烈。支法存此方,能够治疗大部分南渡之人的脚气,因此在魏晋时期,他的美名远播。由此可以看出,不管是“进口”的僧人,还是本土的僧人,都不乏一些医学功力深厚之辈,他们或身怀绝技,或医学基础扎实,都在尽自己的力量去医治伤患,在医学的领域发光发热。02.著书立说,在理论方面丰富了医学领域除了有着过人的医学天赋,能够医治众多伤患外,还有部分僧人,他们也致力于著书立说,力图在理论方面有所突破。而著书立说也分为两种,其一是对前人已经散佚的医学著作进行重新的编订和整理,或者是在浩瀚的古籍当中对前人比较零散的医学理论、药方等进行查找并且整理成册。其二则是将自己的医学理论并且结合佛教的典籍,在前人的基础再加以总结和筛选,将其编成医书。较为典型的就有前文所述的支法存,他所著《申苏方》就是偏综合性的医学著作,但是更加侧重于脚气病的治疗方法,尽管后人经常将其和其他僧人著作一起编订,但不可否认的是其在医学方面做出过的突出贡献。同样在脚气病的治疗方面成就突出的还有名为僧深的南朝僧人,他所著《深师方》虽然已经散佚,但是也具有较高的医学价值。03.渡人也需自渡,魏晋时期的僧人们同样注重自身的保健和疗愈治病救人的前提往往都是对自身健康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ijiaoqia.com/zyjqb/195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