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这些变化可能是疾病信号千万要注意
< 春季南方地区雨水增多 自然环境的湿邪旺盛 容易侵犯人体 同时,春季万物生发 也是病菌生长繁殖最快的季节 病菌容易入侵人体 引起抵抗力下降 湿邪也更容易攻占“脆弱”人体。 人体就经历着 “内忧外患”的湿邪入侵 中医将因环境潮湿 而导致的湿邪致病 称为“外湿”。 外湿由肌表侵入 以感冒、流感 过敏性疾病如 过敏性鼻炎、哮喘,肠胃不适 泌尿系统疾病,脊椎关节相关疼痛等 为南方常见的春季疾病。 湿气不除百病趁虚而入 面对“回南天”现象,百病趁虚而入都来自于一个“湿”字,“祛湿”也就成为春季养生的关键词。 因此,小编为大家总结了以下几种容易受湿邪侵袭的人群及症状表现: 湿邪症状表现舌头:舌苔厚腻,两侧有齿痕,刷牙后总感觉不清爽。 大便:大便溏烂,粘滞不爽,马桶难冲干净,极少数有便秘。 身材:胖人一般多湿。 精神状态:头脑昏沉,身体困重,总是睡不够,不愿活动。 皮疹形态:肿胀、糜烂、渗出明显。 瘙痒部位:湿气重浊,易侵犯人体下部,如阴囊、小腿、脚部。 医院主任中医师喻建平教授介绍,这些穴位对于祛除湿热有效: 中脘穴:具有健脾除湿的作用,对于缓解湿热造成的腹胀、反胃、消化不良、腹泻、水肿等具有非常好的作用。 天枢穴:天枢穴可使人体湿热之邪从粪便排出,可治疗湿热引起的腹胀、消化不良、腹泻等病症。委中穴:位于膀胱经,膀胱经是人体最重要的排毒祛湿的经络,委中是其卡口,它是治疗腰膝关节疼痛最重要的穴位。阴陵泉:有清利湿热、健脾理气、通经活络的作用,可祛除下肢的湿气,如关节炎、脚气等。丰隆:是除湿的要穴,全身的湿痰皆可除,如胸部的咳嗽痰多、胸闷气喘、下肢水肿等。期门:主要疏泄肝胆的湿热之邪,可治疗胁肋疼痛、胆囊炎、吞酸、呃逆等病症。如何操作:1.可用拇指按于穴位处,先顺时针揉按36下,再逆时针揉按36下;也可用手轻轻敲打穴位36次。2.可在穴位处用刮痧板刮之,每穴可刮36次,湿气重的部位容易出痧。 3.可在穴位处使用艾条灸、艾箱灸或温针灸,以疏通经络,引湿热之邪外出。 4.委中穴可用点刺放血的方法来清泻湿热。 养生方面: 1、故在养生方面要避风寒,及时增减衣物 2、不宜居住在潮湿的环境里; 3、在阴雨季节,要注意不淋雨,以防湿邪的侵袭。 饮食调理:少食肥甘厚味,酒类也不宜多饮,且勿过饱。多吃些蔬菜、水果,尤其是一些具有健脾利湿、醒脾除困的食物,如鲫鱼、荸荠、紫菜、海蜇、洋葱、批杷、木瓜、大枣、扁豆、薏苡仁、红小豆、蚕豆、包菜等。 体育锻炼:春季湿气重,人更易有春困的感觉,身重易倦,精神不振,昏昏欲睡,可以通过体育锻炼克服春困现象。散步、慢跑、球类、春游,武术、五禽戏,以及各种舞蹈,均可选择。体育运动可以促进新陈代谢,振奋精神。 食疗菜肴推荐:赤小豆茯苓鲫鱼汤 [材料]赤小豆克,茯苓20克,活鲫鱼克,生姜5片,葱3根,绍酒30克,食盐,味精适量。[烹饪法]1、活鲫鱼宰杀后处理干净,滤干水;2、赤小豆和茯苓洗后稍浸泡,生姜切大片,葱切段备用。3、鱼入油锅内煎至微黄,起锅待用。4、然后把赤小豆和茯苓放入气锅内,注入清水毫升,武火煲沸后,再加入鲫鱼,姜片、葱段和绍酒,盖好锅盖。5、煮沸后改文火再煲1小时左右,出锅前加食盐和味精调味即可。 [功效]赤小豆有利水除湿,健脾解毒作用,茯苓淡渗利水,健脾补中,安神除烦;鲫鱼健脾利水。此菜肴具有补而不腻,利水除湿而不伤正气的特点。正适合春季除湿食用。 来源:医院 编辑:陈阳 更多新闻 江南都市报问政微平台 点击图片可进入在线爆料平台 春天来了 一切充满着希望 点亮爱心 愿疫情早日结束 原标题:《出现这些变化可能是疾病信号!千万要注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ijiaoqia.com/zyjqb/19168.html
- 上一篇文章: 十脚一个臭在家泡泡脚,泡一个好一个,从此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