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城秦氏族谱》摘抄之5

悬壶济世:“千捶膏”

------听老人们讲过去的事情(2)

药圃无凡草,松窗有秘方。

今天,听父亲给我讲了一段家里一件“折子”药方的往事。

在我的爷爷大约五六岁时候,在他膝盖处,骨缝衔接空隙的位置,长了一个疮。更可怕的是,这个疮连接的范围很远,按压同一侧的臀部时,膝盖的疮会流出脓水。疼痛不可行走。听上去就很恶性……当时家里找了很多医生,疗效不好,时间久了,竟不能走路,日常爬行生活。谁都没有好办法。那时,我的曾祖母为了生计,去城门口,卖一些针头线脑的小活计维生。经常会带上我的爷爷,让他在旁边坐着玩耍,方便照看。有一天,傍晚时分,在东关城大门洞里路过一位白髯老先生。他看到了我爷爷腿上的这个疮,就问我的曾祖母:嗯,这孩子腿上的疮很严重,为什么不带他去看一看病呢?曾祖母如实回答,看了很多次,郎中们都没有有效的治疗办法。老人略微沉吟。说我可以治,然后问清家中地址。告诉曾祖母:明日正晌午,请在家中点上一支香,香未燃尽前我必登门。曾祖母回家后告诉家人,全家人都很高兴。

第二天中午,家人提前备好了酒菜。静等老人上门。日头正午时分,恭敬的点上了一支香........果然香未燃尽,便有叩打门环声起。

我酷帅的爷爷:第十二世/秦鸿业大人(五十年代)

曾祖母赶忙出去开门。果然是老人如约而至。只见他高挑身材、白髯齐胸,手中持有一件“纸折子”,老人对曾祖母说:这件折子上共有10个药方,都是治疗各种疮的方子。其中,第3个方子,就是治疗孩子的膏药方,按方抓药并在石臼里捶捣成泥状,贴于臀部,三贴即可疗好。

曾祖母赶忙将老先生让进屋里,想好生款待。老先生却推辞不进。曾祖母只好回头招呼曾祖父,同邀请老人进屋款待,聊表感激。招呼一声时候,再回过头来。发现老人居然已经不见了。路口都找遍了,也不见踪影。(飘然而去?此处略感玄幻.......)

我酷帅的爷爷:第十二世/秦鸿业大人(六十年代)

此后,曾祖母按方抓药,果然见效神奇。敷膏药当天,整个臀部奇热,第二天后,疮口的脓就汩汩流出,二贴后疮口流出了鲜血,三贴时疮口即疔了疖.......爷爷的病痊愈后,只是膝盖处留下一个疤痕。解放后还参了军(见照片)。曾祖母无法向老人表示感谢,却暗暗下定决心用老人留下的药,造福一方。那个年代生活条件很差,生各种疮病的人很常见。比如有名的搭背疮、口中生疮、耳疮、迎面小腿骨疮、烫伤疮、冻疮、脚气什么的。曾祖母按方自费配药,因制作药膏时,需要在石臼里千捶成泥,大家就呼为:“千捶膏”,且免费为病人施药,以报答贈方老人的恩情。曾祖母一生,因此而大有善名。后名曰:“积善堂”,感恩当年的恩公!

我酷帅的爷爷:第十二世/秦鸿业大人(文革时期)

“积善堂”不收诊金,远近闻名。被治愈的许多病人为感谢,拜认干娘者都有十数人之多。她的女儿,也就是我的姑奶奶,我爷爷的姐姐,在小时候就曾多次和她一起配药并上门帮助人施药。遗憾的是: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家中生活也是尽量低调,不敢再轻易出头为人诊病。珍藏在家中帽筒底部的“纸折子”药方,居然神奇的消失了。我的姑奶奶、三爷爷和我的父亲,曾经尝试寻找和修复这份药方。但因为我曾祖父母已经谢世,姑奶奶与爷爷他们当时年纪太小,帮忙配药又是辅助工作,所能记起的部分药材名字,已经不足以起到效果。听完这件神秘的药方折子和这个神奇而又真实存在的往事,却让我为先辈们“悬壶济世”的善良、无私,深深的感动着。时不时地想起这:“千捶膏”的故事。

诚然,“千捶膏”是中医智慧的结晶,只可惜失传了。有时会暗自窃思:为我第N次的错失成为富N代的机会而懊恼不已。

公元二零一九年九月十四日

共城秦氏第十四世孙秦一科顿首撰文

本文作者/秦一科简介:

秦一科,字青云,又字中举。书法篆刻家秦涛之子、共城秦氏十二世秦鸿业之孙也。年生于新乡。郑州美术学院毕业。自幼随父习书,少时学隶、犹在《华山庙碑》用功最勤,后精研魏碑,以古为师,广习楷书百家之道。先学碑,后学帖。先后临习《王羲之圣教序》、赵孟頫《胆巴碑》、李斯《峄山碑》、姜夔《跋王献之保姆帖》《清赵铁山篆书》以及诸多名家均有涉猎。在书法上造诣颇深。

现从事书法教育10余年,其授课方式多以国学式的教育进行。带领学生多次参加全国各种书法比赛,获奖颇丰。多次获得优秀辅导老师及优秀组织奖。如:全国青少年“我的童话世界”书画大赛北京总决赛“优秀组织奖”等。其麾下的教育单位被北京《人民书画院》命名为“青少年书画培训基地”、文化部青少年书法等级考试定点单位、中国美院社会美术水平考级中心定点单位。

附:《共城秦氏族谱》第~页

点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ijiaoqia.com/zyjqb/177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