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堂匯每周推荐中医养生话萝卜白萝
白萝卜 是物美价廉食物的代表,它既可食用,又可药用,中医也留下了关于白萝卜相关知识的记载,下面我们来看看关于白萝卜的介绍。 中医养生话萝卜明代著名的医学家李时珍对萝卜也极力推崇,主张每餐必食,他在《本草纲目》中提到:萝卜能“大下气、消谷和中、去邪热气。” 萝卜主要有白萝卜、红萝卜、青萝卜、水萝卜,它们的营养都不俗,各有各的功能。 从中医上讲,白萝卜可以补气和顺气; 红萝卜可以补心、活血养血,心脑血管患者可以多吃; 青萝卜可以清热舒肝,吃水萝卜利尿功能特别好。 白萝卜的功效1、消化方面 食积腹胀,消化不良,胃纳欠佳,可以生捣汁饮用;恶心呕吐,泛吐酸水,慢性痢疾,均可切碎蜜煎细细嚼咽;便秘,可以煮食;口腔溃疡,可以捣汁漱口。 2、呼吸方面 咳嗽咳痰,最好切碎蜜煎细细嚼咽;咽喉炎、扁桃体炎、声音嘶哑、失音,可以捣汁与姜汁同服;鼻出血,可以生捣汁和酒少许热服,也可以捣汁滴鼻;咯血,与羊肉、鲫鱼同煮熟食;预防感冒,可煮食。 3、泌尿系统方面 各种泌尿系结石,排尿不畅,可用之切片蜜炙口服;各种浮肿,可用萝卜与浮小麦煎汤服用。 4、其他方面 美容,可煮食;脚气病,煎汤外洗;解毒、解酒或煤气中毒,可用之,或叶煎汤饮汁;通利关节,可煮用。 白萝卜生吃可促进消化,除了助消化外,还有很强的消炎作用,而其辛辣的成分可促胃液分泌,调整胃肠机能。另外,白萝卜汁还有止咳作用。在玻璃瓶中倒入半杯糖水,再将切丝的白萝卜满满地置于瓶中,放一个晚上就可以有白萝卜汁。 当然,要提醒的是,白萝卜不适合脾胃虚弱者,如大便稀者,应减少使用,还有值得注意的是在服用参类滋补药时忌食本品,以免影响疗效。 萝卜小偏方1、咳嗽——白萝卜汁、梨汁、生姜汁各1盅混匀,加冰糖适量分两次温开水送服。 2、哮喘——白萝卜克去皮,加水适量煮熟,用适量蜂蜜调味,连汤服食。每日1剂;或白萝卜挤汁1碗,徐徐饮下。 3、脚汗——白萝卜1个切片,煎汤洗脚。 4、腹泻——萝卜2份,蔗糖1份,共捣糊,滤渣取汁,每日3次,每次5~10毫升。 5、高血压——鲜萝卜汁,每日2次,每次1小杯。 6、小儿积食——葱白、萝卜共榨取汁,多量饮服。 7、水肿——萝卜克,玉米须克,水煎加茶叶克饮服。 8、解酒——白萝卜洗净捣碎,绞汁饮服。轻度醉者即解。 9、偏正头痛——生萝卜汁1酒杯,仰卧,左痛注右鼻孔,右痛注左鼻孔,加冰片少许效果更佳。 10、口腔溃疡——萝卜绞汁频频漱口。 饮食忌口1、白萝卜、胡萝卜不宜合煮 白萝卜性味甘辛微凉,功能偏利;胡萝卜性味甘辛微温,功能偏补。两者性味功能不合,若一起合煮,白萝卜中的维生素C往往就会被胡萝卜中的抗血酸酵酶破坏,这样一来,就大大地降低了营养价值。 2、萝卜忌与芥菜同食 萝卜如果与芥菜及上述水果同时食用,可以产生硫氰酸盐。硫氰酸盐在人体内会转变为硫氰酸。硫氰酸是一种抗甲状腺物质,具有抑制甲状腺机能的作用,时间长了,可引起甲状腺肿大。 3、勿和苹果、葡萄等酸性水果吃 萝卜和酸性水果吃会诱发甲状腺疾病。因为萝卜会产生一种抗甲状腺的物质硫氰酸,如果同时食用大量的橘子、苹果、葡萄等水果,水果中的类黄酮物质在肠道经细菌分解后就会转化为抑制甲状腺作用的硫氰酸,进而诱发甲状腺肿大。所以,在吃了萝卜之后就不要吃水果。 4、勿与人参同吃 萝卜属于寒性食物,而人参属于热性药材,两者同吃之后会抵消人参的功效。 5、萝卜性寒 萝卜性偏寒凉而利肠,脾虚泄泻者慎食或少食;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单纯甲状腺肿、先兆流产、子宫脱垂等患者忌吃。 营养食谱1、羊排萝卜 冬季人们往往吃肉较多,吃肉则易生痰,易上火。在吃肉的时候搭配一点萝卜,或者做一些以萝卜为配料的菜,不但不会上火,更会起到很好的营养滋补作用。 冬天最经典的菜肴就是羊排萝卜,羊排是营养价值很高的肉类,但同时也最容易上火,和萝卜的搭配则最为科学,口味也非常清爽。 2、蜜萝卜汁 做法:鲜白萝卜1个(约克),蜂蜜60克。将萝卜洗净去皮,挖空萝卜中心,装入蜂蜜,放入碗中隔水蒸熟。 功效:常服有润肺、止咳、化痰之功。可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咳嗽、肺结核咯血等症。 3、萝卜煲羊腩 做法:取白萝卜一个,羊腩克,生姜3片,食盐少许。将白萝卜与生姜分别用清水洗净去皮,将白萝卜切块、生姜切片备用;羊腩用清水洗净,切成块状备用。瓦煲内加入适量清水,猛火煲至水开后放入作料,改用中火煲3小时左右,加入食盐调味即可。 功效:此煲有补中益气、健脾消积的功用,补而不腻,消而有度。 萝卜是养生的好食材,以上为大家介绍了萝卜养生药膳,也为大家介绍了食用萝卜要注意的饮食禁忌,希望大家科学饮食。 上面为大家介绍了萝卜的功效、偏方及禁忌、食谱,大家对白萝卜有没有进一步的了解呢,“冬吃萝卜夏吃姜”,现在是冬天,正是吃萝卜的时间,有时间就煲个萝卜汤吧。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ijiaoqia.com/jqbqsm/645.html
- 上一篇文章: 入秋三分虚,进补正当时常吃10种宝,胜
- 下一篇文章: 秋分已至天凉养生秘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