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天气来了,很多小伙伴觉得耳朵又闷又痒,还会出现耳痛、耳鸣、听力下降等情况,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你很有可能患上了真菌病,也可以说是耳朵里有“脚气”。真菌感染无处不在,口腔粘膜、气管、支气管、肺、胃肠道、泌尿生殖系统都可能有它的身影,但常见的真菌感染多发生在脚部、手部或体部,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脚癣、手癣或体癣。近年来,耳鼻喉科的真菌病越来越多见,并有逐年上升趋势。

什么是外耳道真菌病?

01

“外耳道真菌病是外耳道皮肤的亚急性或慢性炎性疾病,多数系真菌感染所致,多局限于外耳道,偶可侵及中耳或乳突根治腔,为耳科常见病之一。以20-50岁发病率最高,男女发病率大致相等,多为单侧,双侧发病者仅占11%。据笔者统计,本地区外耳道真菌病的检出率可达1.13%,夏季可达1.55%-2%,明显高于冬季。

■■■■■

外耳道真菌病的病因有哪些?

02

“有很多种真菌都可以引起外耳道真菌病,其中以曲霉菌、青霉菌及念珠菌等较为常见。多发于气候湿热的南方地区,可能与经常挖耳、外耳道潮湿(游泳或洗浴、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皮肤有真菌感染(体癣、足癣)、长期使用抗生素滴耳液等有关。

外耳道真菌病的危害有哪些?

03

“外耳道真菌病轻者早期可无症状,仅检查时发现。发作时可有耳内发痒及闷胀感,有时奇痒,夜间更加明显;可伴有耳鸣、听力减退;如合并感染可有耳胀痛、流脓。检查时可见外耳道壁及鼓膜上附有各种颜色的干痂或霉苔,白色、灰色、棕黑色或黄褐色,视致病菌的种类而异,表面可见粉末状、丝状、点状、薄膜状或筒状痂皮样物。清理霉苔后可见外耳道皮肤充血肿胀、轻度糜烂。

外耳道真菌病如何进行防治?

04

“平时注意保持外耳道清洁、干燥,耳朵里进水后及时用棉签拭干;戒除挖耳习惯,尤其是不要在公共场所用硬物、不洁物采耳,避免引起交叉感染;积极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皮肤真菌病等,有效、合理地使用抗生素。一旦得了外耳道真菌病,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及时治疗,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反复发作、迁延不愈。

医院订阅号

健康科普

医院服务号

就诊服务

撰稿:陈博学

编辑:徐紫琼

审核:焦家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ijiaoqia.com/czjq/12209.html